馆藏书目  
  • 馆藏书目
  • 电子资源
  • 公开档案
  • 站内搜索
登录
Library Collections
  • Library Collections
  • Electronic Resources
  • Public Archives
  • Site Search
Login
首页 最新资讯 阅读推广 电子资源 档案服务 在线展示 相关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公开档案查询 档案利用 政策法规 下载专区 查档预约
通知公告 新闻报道 行业动态 媒体报道 活动日历 年度报告
新书推荐 专题推荐 月度书单 借阅排行 图书荐购 智享U阅
政府信息公开 公开档案查询 档案利用 政策法规 下载专区 查档预约
馆藏介绍 政府信息公开 城建档案业务系统 公开档案查询 查档预约 政策法规 下载专区 满意度调查
3D展厅 直播交流 图片展览 视频展览 编研成果
关于我们 开放时间 办证须知 借阅规则 区域分布 读者捐书 志愿者服务 参考咨询 交通指南 联系我们 公众留言
Home Latest Information Reading Promotion Electronic Resources Archive Services Online Display Related Service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ublicity Public Archives Searching Utilization of Archive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Downloads Appointments for Documents Inquiry
Notifications News Reports Industry Dynamics Media Reports Events Calendar
New Arrivals Special Recommendation Monthly Book List Loan Ranking Recommendation for Library Collection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ublic Archives Search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Downloads Appointments for Documents Inquir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Business System Public Archives Searching Appointments for Documents Inquiry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Downloads
3D Showroom Live Communication Photo Display Video Display
About Us Opening Hours Reader's Cards Borrowing Rules Area Distribution Book Donation Volunteer Services Reference Locations Contact Us Messsage
首页 最新资讯 媒体报道
Home Latest Information Media Reports

图书馆报:中新友好图书馆:打造具有实际推广复制和示范引领价值的现代化智慧图书馆
         2021-10-20

中新友好图书馆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打造的重点文化项目,场馆占地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于2018年11月18日正式开放,现藏有纸质文献资源近60万册,数据库资源95个。图书馆站位于中新合作建设的高平台,秉承生态城“生态+智慧”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开馆近三年来,深受广大读者青睐,已经接待207万读者,成为有口皆碑的智慧图书馆。

                                                                       

 

 

01

坚守初心使命

守护公众文化需求

 

中新友好图书馆秉持“服务第一,应用至上”的发展理念,从读者实际需求出发,将现代科技与图书馆业务深度融合,在设计理念、人文关怀、服务社会等多个方面大胆创新、积极实践,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质的文化服务。

 

第一,设计理念先进。新加坡团队全程参与了场馆整体规划建设,在材料选用上注重生态环保,场馆达到国家最高绿色建筑标准,广泛使用地热、太阳能、中水等,部分装饰采用再生材料,家具兼顾功能复合和艺术审美,场馆全部采用落地玻璃窗并设置观景平台,让室外的水系、绿地、花园尽收眼底。

                                                                   

第二,人文关怀细致。将新加坡科技创新、人性关怀的思维营造到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每一套桌椅都完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每一盏灯都智能感应、光度柔和、没有阴影。为了让孩子们有自己的一方乐园,也为了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验新加坡式的阅读氛围,由新加坡政府出资,新方团队量身设计了1600平方米的新加坡主题馆和1000平方米的生态儿童馆,融合了AR互动、机器人伴读、多媒体视听以及大量的有声绘本,成为人气最旺的特色“馆中馆”。同时,图书馆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在行动上,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问卷调查、信访平台等多种渠道,充分把握读者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读者满意度。

                                                                  

第三,服务社会全面。在服务区域居民方面,图书馆主动承担区域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打造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在服务企业和社会团体方面,图书馆持续丰富区域产业相关的数据库资源,提供免费的资料查询条件,按照出租使用的方式,开放可供团体活动的会议室、多功能室等场地资源,打造文化休闲活动场地,进一步优化文化服务环境。在服务政府机关方面,图书馆充分发挥好“智囊”作用,摘编国内外前沿资讯、学术成果等优质信息资源,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02

注重顶层设计

铺就智慧发展之路

 

为满足自身发展和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需要,中新友好图书馆联合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南京大学等机构,以及北京超星、广州图创等企业,汇聚众多专家学者的力量,历时一年多,编制了一套智慧图书馆指标体系,并在2020年6月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上正式发布。

 

这套指标体系由评价指标和发展指标构成,采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评价方式,其中评价指标包括“智能楼宇、数据互联、在线服务、智慧流通、智慧管理”5类一级指标、26项二级指标。

 

智能楼宇:包括公共区域无线网络覆盖率、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公共区域智能视频监控覆盖率、智能化管理的空间占比、智能导航空间占比5项指标,强调基础设施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协同,应用前沿科技,实现无处不在的联接,无所不及的智能,助力智慧图书馆高效运行。

 

数据互联:包括采用云服务的系统量占比、业务系统数据整合率、数据的实时利用率、同智慧城市的数据共享率4项指标,全力推进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统一汇聚、深度挖掘、高效利用,为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在线服务:包括年在线注册读者比例、可在线借阅文献比例、年在线管理活动比例、可远程访问的数字资源占比、移动端数字资源访问量占比5项指标,通过利用互联网转变服务方式,将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强化资源整合,进一步延伸服务,增加公众文化获得感。

 

智慧流通:包括自助服务人次占比、年机器人服务人次占比、年文献智能流通量占比、生物识别在身份认证中的利用率、年智能咨询量占比、无人值守服务点占比6项指标,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提升图书馆的新型服务能力,满足读者多方位的需求。

 

智慧管理:包括年智能采选文献占比、图书排架正确率、纳入信用体系的业务占比、统一身份认证入口比例、馆员智慧考核达标率、智慧服务读者满意度6项指标,重点强调资源的智能化管理、立体的服务体系架构,建设不断满足读者需求变化的高度自适应的智慧图书馆。

 

为促进图书馆智慧能力提升,图书馆智慧化发展水平按照评分结果划分为了:Ⅰ级初始阶段、Ⅱ级起步阶段、Ⅲ级成长阶段、Ⅳ级快速发展阶段、Ⅴ级成熟阶段五个发展指标,作为衡量图书馆智慧化发展水平的标准。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中新友好图书馆力争到2030年打造出一个指标全面达标、成熟度最高,且具有实际推广复制和示范引领价值的现代化智慧图书馆。

                                                                     

                                                                     

03

强化智慧赋能

推进智慧应用落地

 

中新友好图书馆紧紧围绕读者需求,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生物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为依托,积极推动资源、服务、设施、管理等领域的智慧化创新,推出了多项国内首创的智慧应用。

 

四位一体书标。中新友好图书馆于2014年研发了四位一体书标,集色标、索书号、条形码和馆名于一体,方便读者快速查找及借阅图书,极大提升了图书加工及上架效率、降低了加工费用,该项发明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手机扫码借书。2017年10月图书馆正式上线了“生态城图书档案馆APP”并在各分馆推广使用,实现“手机扫码借书”,将手机转变为无数个移动借书终端。截至目前使用手机扫码借书的读者已达到3万人次,借阅册次达到了9万册。

 

手机扫码听书。为了让识字不多的小读者也能畅享海量资源,图书馆于2018年研发了“扫码听书”功能,精选部分儿童绘本,由志愿者或馆员在馆内录音室录制,读者通过微信扫码即可收听,目前馆内藏有有声读物3000余册。

 

机器人导航找书。2018年开馆之日,图书馆在生态儿童馆上线了2台服务机器人,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机器人导航找书”功能。读者只需语音检索图书,点击“带我去找书”,跟随机器人便可精准到达图书所在层架。目前馆内每层楼都有服务机器人上岗,为读者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室内定位导航找书。为方便读者在茫茫书海中快速精准查找图书,图书馆研发了室内定位导航系统,并于2020年6月正式上线。该系统将5G与先进的地磁室内定位导航技术相结合,馆内无需部署高密度的导航基站,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其定位精度可达到1米。

 

机器人智能盘点。图书馆于2019年启动了盘点机器人项目的研发工作,并于2020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此项目利用RFID感知、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图书的自动盘点。目前,馆里有3台盘点机器人,闭馆期间能对全馆50余万在架图书进行自动盘点,同时生成错架报告发送给工作人员,极大提高了图书排架准确率。

 

智能分拣还书。图书馆借鉴仓储物流最新技术,推出了智能分拣还书系统,该系统由15台分拣机器人和2台搬运机器人组成,共设置18个分拣门类,可对归还图书进行自主分拣。机器人会根据后台智能调度系统指示分工协作,沿着最优路径,完成图书的实时分拣、搬运,每小时可分拣1500册,工作效率是人力的数倍。

 

大数据智慧平台。图书馆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建立了大数据智慧平台,同时将人脸识别、轨迹跟踪、资源访问、图书借阅等数据全面接入平台。通过大数据算法,分析研究读者的专业背景、个性特征、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信息,精准掌握阅读喜好,为其推送量身定制的阅读书单,并提供年度阅读报告等个性化服务。同时,可以为优化馆藏资源结构提供决策参考。

 

文化体验丰富。图书馆在提供智慧图书服务的同时,还在馆内设有互动体验区、创客空间等新场景,读者可免费体验虚拟VR、电子书法、智能机器人等潮流技术,也可以通过线上预约的方式,免费使用影音鉴赏室、专业录音室、多媒体研讨室等服务设施。

                                                                  

                                                                  

04

加强交流合作

携手共促行业发展

 

过去三年,中新友好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经验成果在与国内行业馆的广泛交流中不断被复制和推广。在推动滨海新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过程中,中新友好图书馆的扫码借书、安全门联网通信以及刷脸借书等便民技术得到普遍借鉴和应用。同时,中新友好图书馆主动与国内行业馆分享智慧化发展经验,携手北京石景山区图书馆、河北秦皇岛市图书馆共同举办了“2021年京津冀公共图书馆高质量、智慧化发展研讨会”,进一步加深了京津冀三地公共图书馆之间互融互助互进的良好伙伴关系。

 

未来几年,中新友好图书馆将继续本着“实用至上、国内首创”的理念,不断拓展多样化的阅读场景,持续丰富用户的阅读体验。利用好馆内5G信号全覆盖的优势,实现5G技术与图书馆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对图书馆资源、空间、设备、用户行为等数据进行动态采集与智能挖掘,实现设备终端在线监控、网络实时监管、数据实时分析利用、运维高效及时,大大提升图书馆智慧水平;整合馆内自建和外购数字资源,打造集图书、期刊、讲座、听书、慕课、活动、打卡、积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云阅读小程序;开通图书网借平台,采取“订单”服务方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借阅海量馆藏图书;在现有室内定位导航系统中引入VR技术,实现高精度的实景导航,破解室内定位和找书难题;运用VR、VR、全息投影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利用数据化、智能化手段构筑立体化、全方位、覆盖广的知识服务体系。

 


01

坚守初心使命

守护公众文化需求

 

中新友好图书馆秉持“服务第一,应用至上”的发展理念,从读者实际需求出发,将现代科技与图书馆业务深度融合,在设计理念、人文关怀、服务社会等多个方面大胆创新、积极实践,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质的文化服务。

 

第一,设计理念先进。新加坡团队全程参与了场馆整体规划建设,在材料选用上注重生态环保,场馆达到国家最高绿色建筑标准,广泛使用地热、太阳能、中水等,部分装饰采用再生材料,家具兼顾功能复合和艺术审美,场馆全部采用落地玻璃窗并设置观景平台,让室外的水系、绿地、花园尽收眼底。

< 上一篇: 津滨海:中新友好图书馆走进和风社区 为...
> 下一篇: 每日新报:“乐”在深秋(图)
.中新天津生态城图书档案馆©版权所有 2017
Copyright © 2017 China-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Library and Archiv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