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社会中为数不多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机构,公共图书馆为所有人群提供平等获取服务的机会,是社区中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在促进个人幸福感和集体繁荣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然而,图书馆的这一重要作用常常被低估。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s Positive Psychology Center)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图书馆与幸福感:纽约公共图书馆案例研究》(Libraries & Well-Being: A Case Study from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提供了一个看待这一问题的新视角:它聚焦于公共图书馆与用户幸福感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图书馆对幸福感的深远影响,揭示了其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的独特价值。报告不仅弥补了有关公共图书馆对幸福感影响实证研究较少的不足,也提醒人们重新审视公共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重要资源来提升公众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从该研究的理论框架、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发现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等方面来介绍报告的主要内容。
01理论框架
该研究的理论框架设计围绕“繁荣”(flourishing)这一概念展开,将繁荣定义为包含幸福感和不幸福感(ill-being)的广泛术语。幸福感涉及积极的条件(如归属感、生活目标)、经历(如掌握技能)和状态(如积极情绪)的培养与维持。不幸福感则涉及负面的因素(如孤独、缺乏意义)、经历(如创伤)和状态(如焦虑、抑郁)的存在。当个体体验到较高水平的幸福感和相对较低的不幸福感时,即达到了繁荣状态。
研究强调,虽然幸福感和不幸福感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比如往往认为高幸福感的人不太可能有高的不幸福感,反之亦然。但两者之间的联系比预期的要弱,个体确实可能同时经历高幸福感和高不幸福感。因此,需要单独研究这两个组成部分以全面评估整体的幸福感,即“繁荣”水平。
在此基础上,报告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采用了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PERMA模型[1]构建理论框架,认为幸福感由以下五个核心要素构成: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s):如快乐、满足等情绪体验;
•参与感(Engagement):在个人生活和更广泛社会中的参与感;
•归属感(Relationships):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归属感;
•意义感(Meaning):对生活目标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成就感(Accomplishment):实现目标和能力的体验。
此外,有趣的经历、自主体验和能动性、个人优势的利用、个性的培养以及一些深层次的体验(如敬畏感)也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研究还关注了积极的机构对幸福感的影响,强调对公共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等的投资是提高整个社会幸福感的必要基础。
该研究还引入了“积极人文学”(positive humanities)的理念,这是一个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跨学科新领域,关注文化与“繁荣”之间的关系。该领域将幸福感的科学研究与艺术和人文学科相结合,为“繁荣”提供了更全面的方法,其实证研究目前较多地应用于博物馆。图书馆与博物馆有所不同,它是一个对所有人群开放且友好的“第三空间”,相较于博物馆,个体有可能更频繁地访问公共图书馆,这也表明,图书馆对用户幸福感的影响可能更加显著。
最后,本研究将上述理论框架应用于纽约公共图书馆,通过实证研究评估图书馆对用户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和质量,以探讨图书馆在促进“繁荣”方面的潜力。
0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基于纽约公共图书馆于2023年11月至12月期间开展的一项系统性用户调查。该调查旨在解用户对图书馆的态度、行为、意识,以及图书馆对用户幸福感的影响。调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通过网站进行的在线调查,并通过图书馆通讯进行宣传;二是纸质调查,采用拦截策略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系统内的部分图书馆分发。调查提供了英语、西班牙语、法语、汉语、俄语和孟加拉语六种语言版本,以便更广泛地收集意见。
共有2401名用户参与了此次调查,其中1765人通过在线方式完成,636人填写了纸质问卷。为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研究团队排除了未完整回答关键问题的受访者,最终纳入分析的样本量为1974人。
报告聚焦于图书馆对“繁荣”所做出的积极贡献,通过描述性和理论性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其理论基础和机制解释综合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的结果。定量数据来源于对结构化调查问题的统计分析,这些问题涉及用户对幸福感各阶段的感知变化以及访问实体图书馆后的情感体验。而定性分析则侧重于对开放式问题“如果没有纽约公共图书馆,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的回答,并结合焦点小组讨论,进一步探讨了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深厚联系。关于数据和方法的详细资料,包括对分析样本特征的详细描述,都可以在报告末尾的“数据与方法”(Data & Methods)部分找到。
03 研究发现
本报告在深入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六项核心结论,揭示了图书馆对用户幸福感及个人发展的深远影响。
首先,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用户认为图书馆对他们的幸福感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涵盖了20个有益因素。
一、图书馆为幸福感奠定了基础
92%的受访者表示,访问图书馆会让他们感到“平静/安宁”(calm/peaceful),总体平静指数评分达到了76%。
受访者普遍认为,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和文献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稳定(stability)、安全(safety)、避风港般平和的环境(refuge and peace),使他们能够暂时逃离喧嚣(escape),专注于自我(focus)。
二、图书馆能够有效激活幸福感的核心要素
74%的受访者表示,使用图书馆增强了他们应对世界的能力;高达90%的受访者指出,使用图书馆提升了他们学习新事物的热情。这些积极的反馈体现了积极心理学中PERMA模型的五个幸福感核心要素,具体而言:
● 在“积极情绪”层面,受访者感受到了舒适(comfort)与快乐(joy);
● 在“参与感”层面,受访者通过在图书馆中探索(discovery)、获得灵感(inspiration)和丰富的体验(enrichment),能够更加积极地与世界互动;
● 在“归属感”层面,图书馆通过提供联系(connection)、关怀(care)和支持(support),增强了用户的亲和力,丰富了他们的人际关系;
● 在“意义感”层面,用户通过图书馆获取知识(knowledge)、进行反思(reflection)进而设定目标(purpose),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 在“成就感”层面,图书馆对用户生产力(productivity)的支持,促进了他们在学业、职业等方面的成就。
三、图书馆促进超越幸福感的个人发展
88%的受访者认为,使用图书馆对他们的个人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促进个人成长的因素与幸福感相辅相成,共同孕育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此外,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图书馆对幸福感的影响与用户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他们使用图书馆模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密切相关。虽然本研究结果基于纽约公共图书馆的用户数据,但它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阐释了图书馆如何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对幸福感产生影响,这一框架可能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图书馆。
四、图书馆对生活在低收入社区群体幸福感的积极影响最为显著
73%生活在低收入社区的受访者表示,图书馆的使用让他们感到“生活中有人真正关心他们”的感受,而在高收入社区,这一比例仅为48%。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所有受访者都报告说图书馆对其幸福感有所影响,但这种影响的程度与他们所在社区的收入水平成反比。
五、频繁且长时间使用图书馆的用户感受到的幸福感更为强烈
82%的图书馆线下用户和79%的图书馆活动项目参与者表示,使用图书馆提升了他们对未来的乐观程度,而图书馆线上用户的这一比例仅为58%。尽管所有类型的用户都表示纽约公共图书馆对他们的幸福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那些实地到访图书馆并积极参与活动项目的用户报告的影响程度始终高于仅线上使用图书馆的用户。
六、这些发现表明,公共图书馆支持用户的繁荣发展,进而有助于强化其所在社区
80%的受访者表示,使用图书馆至少在一个方面对他们的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这一有力证据说明,包括纽约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公共图书馆理应在关于个人和集体幸福感的社区讨论中占有一席之地。
总的来说,纽约公共图书馆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用户认为图书馆及其资源对他们的幸福感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限于个人,还惠及其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纽约市。尽管该调查主要是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但调查结果有力证明了图书馆在促进个人和社会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受访者认为图书馆是可以信赖的稳定资源,对其幸福感至关重要。然而,2023年和2024年,纽约、布鲁克林和皇后区的公共图书馆因资金削减不得不停止周日服务,尽管几个月后得以恢复,但这种服务的中断已经威胁到了图书馆在用户心目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可能会削弱图书馆对社区的积极影响。此外,受访者认为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安全的公共空间,应被视为社区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社区会将图书馆预算与增加公共安全投资看作对立面,这一调查结果为该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新的视角。
04 未来研究方向
该调查研究将公共图书馆的使用与个人和集体的幸福感以及更广泛的“繁荣”紧密联系起来,强调更深入地了解公共机构,尤其是公共图书馆作用的重要性,认为不仅要关注它们直接提供的服务,还要关注这些服务如何帮助用户发挥其更大的潜力,对于了解图书馆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但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抽样方法上可能未能完全代表纽约公共图书馆用户群体的多样性,受访者可能与图书馆有更紧密的联系,更可能报告积极的影响。其次,该研究主要依赖受访者对幸福感影响的主观感知,而非因果推理研究设计,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尽管如此,受访者普遍视图书馆为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这一感受本身具有重要价值,不应被忽视。
为了完善这一初步研究框架,更深入地揭示影响机制,报告认为接下来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例如,探讨纽约市的幸福感调查结果在其他地区(包括城市、郊区或农村地区)的适用性;不同社会人口环境中的需求、资源和生活方式差异是否会导致图书馆对用户幸福感产生不同程度或不同模式的影响;以及能否更好地厘清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使用与幸福感体验之间的关系等。此外,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探索图书馆如何缓解负面的心理健康体验和情感痛苦,以及图书馆对“繁荣”的其他方面(如身体健康、社区支持和环境关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