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书目  
  • 馆藏书目
  • 电子资源
  • 公开档案
  • 站内搜索
登录
Library Collections
  • Library Collections
  • Electronic Resources
  • Public Archives
  • Site Search
Login
首页 最新资讯 阅读推广 电子资源 档案服务 在线展示 相关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公开档案查询 档案利用 政策法规 下载专区 查档预约
通知公告 新闻报道 行业动态 媒体报道 活动日历 年度报告
新书推荐 专题推荐 月度书单 借阅排行 图书荐购 智享U阅
政府信息公开 公开档案查询 档案利用 政策法规 下载专区 查档预约
馆藏介绍 政府信息公开 城建档案业务系统 公开档案查询 查档预约 政策法规 下载专区 满意度调查
3D展厅 直播交流 图片展览 视频展览 编研成果
关于我们 开放时间 办证须知 借阅规则 区域分布 读者捐书 志愿者服务 参考咨询 交通指南 联系我们 公众留言
Home Latest Information Reading Promotion Electronic Resources Archive Services Online Display Related Service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ublicity Public Archives Searching Utilization of Archive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Downloads Appointments for Documents Inquiry
Notifications News Reports Industry Dynamics Media Reports Events Calendar
New Arrivals Special Recommendation Monthly Book List Loan Ranking Recommendation for Library Collection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ublic Archives Search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Downloads Appointments for Documents Inquir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Business System Public Archives Searching Appointments for Documents Inquiry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Downloads
3D Showroom Live Communication Photo Display Video Display
About Us Opening Hours Reader's Cards Borrowing Rules Area Distribution Book Donation Volunteer Services Reference Locations Contact Us Messsage
首页 最新资讯 行业动态
Home Latest Information Industry Dynamics

《羊城晚报》:2024年广东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穗召开
         2024-03-04

  2月22日,2024年广东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回看去年,全省文旅经济呈现“供需两旺、高开稳走”的良好发展态势,全省接待游客7.7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525.6亿元。

  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假期,广东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开展“请到广东过大年”系列活动,也提供了量足质优的文旅产品。春节期间全省接待游客760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3.6亿元,较2023年春节假期分别增长68.4%和160.8%,较2019年春节假期分别增长20.2%和40.2%。

  展望2024年,广东将以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高品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在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上实现新突破。

  (一)当春回眸 2023广东文旅花开朵朵

  1.两端发力推动文旅加快复苏发展

  一年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锚定助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文旅加快复苏发展。

  着力扩大文化旅游消费,重点实施促文旅消费“七个一”举措。发放了消费券约1.2亿元,减免门票近300万张,提供优惠机票超200万张、优惠客房近2万间,完成文艺演出进景区1224场,推动自驾车1.3亿辆次进乡村和民族文化廊道,举办岭南特色文旅节事活动超1000场。去年,全省接待游客7.7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525.6亿元,接待游客人数及收入均超疫前水平。

  着力培育高品质的文旅项目和企业。2023年全省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投资项目共4166项,完成年度投资2047.9亿元。

  全省新认定24家4A级旅游景区、6家省级旅游度假区、9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漫博会、广东旅博会、广东旅游文化节等展会节事活动。全省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近500场,数量居全国首位。

  着力强化文旅行业安全发展,全省共出动文旅执法人员64.1万人次,检查经营主体26.7万家次,处理举报投诉2.65万余件,办结案件2491宗。

  2.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

  一年来,广东文旅部门紧紧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

  着力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出台全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村建设指引和系列扶持措施,确定了首批重点支持的10个特色镇和11个乡村旅游优质项目,推出了20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90余条自驾车精品线路。

  着力推动乡村民宿发展,推动制定全省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创新打造精品民宿品牌。

  实施乡村文化更新计划,加强群众文艺创作,举办乡村文化活动年、美育乡村支教等,强化“四季村晚”示范点建设。

  省流动博物馆推出基层巡展295场,惠及群众185万人次;省文化馆举办第六届“我最OK”全民才艺大比拼,惠民超170万人次。

  3.精品立省不断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

  一年来,广东坚持“精品立省”不动摇,不断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

  加快推进新时代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正在推进展陈设计施工,计划今年5月对外开放;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体结构已封顶,正编制展陈大纲;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省立中山图书馆扩建馆建成开放;全省建成“粤书吧”“粤文坊”等小而美的公共文化新空间4077家。

  各地因地制宜打造重点文化地标,广州文化馆、粤剧院、美术馆等一批文化新馆建成开放,广州文化馆获评全国“公共文化空间品牌”,广州海心桥获2023“世界人行桥奖”唯一金奖。

  创作展演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实施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创作计划,创设省剧目策划中心,推出艺术作品40多部。其中,话剧《深海》获曹禺戏剧文学奖,芭蕾舞剧《旗帜》和舞蹈《静听松风》《湾》《停留片刻》等4部作品获中国舞蹈荷花奖,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谯国夫人》分别获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音乐剧《这里冬天不下雪》获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长隆国际大马戏-魔幻传奇Ⅱ》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

  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等品牌活动。广州粤剧院李嘉宜和广州杂技艺术剧院吴正丹分别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

  4.大力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一年来,广东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大力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水下考古,完成“南海Ⅰ号”水下考古发掘,累计出水文物18万余件,创全国单个考古项目文物发掘数量之最;启动并基本完成“南澳二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大湾区水下考古国际合作中心正式揭牌。

  稳步推进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牵头组织六省(区)召开“岭南地区文明化与中国化进程”工作协商会;制定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科学研究计划》;英德岩山寨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

  对全省文物实行分级分类保护,首创对全省1513处革命文物实行现状调查及安全风险评估。建成全省博物馆馆藏文物数据库,举办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率先制定《广东省革命遗址认定标准(暂行)》,发布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条。推出广东文物主题游径地图,全省文物主题游径达118条。潮州古城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深入拓展非遗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成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成功创建广东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省4家单位获评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街道(社区)入选全国“非遗在社区”典型案例。非遗品牌大会升格为部省联办并永久落户广东,潮汕英歌舞火爆出圈。

  5.扎实推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一年来,广东文旅部门着力打造“活力广东·时尚湾区”文旅品牌形象,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加强“粤游四季”宣传推广,省市联动、整合资源投入1.5亿元与央视合作开展“活力广东·时尚湾区”品牌推广;与抖音合作带动文旅交易33.17亿元;上线新媒体矩阵账号“广东文旅”。联合召开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工作推进会,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盟、大湾区剧院联盟,推出新10条粤港澳“一程多站”精品线路。

  不断深化文旅交流合作,做强广州三年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青年音乐周、中国国际马戏节等国际品牌活动,高水平办好“2023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梅州活动年”。江门出台全国首部促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51家企业、7个项目,分别获评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二)迎风展望 2024传承创新岭南处处春

  2024年,广东文旅部门聚焦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以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

  1.着力抓好重大文化设施建设 打造彰显文化强省的新名片

  今年要重点推进建成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高水平推动艺术中心中的广东美术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陈建设和运营管理,力争今年“五一”如期开放。加快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新馆、广州博物馆新馆、深圳歌剧院、深圳湾文化广场、深圳自然博物馆、汕尾市文化中心、云浮市西江新城图书馆等项目建设,抓好湛江文化中心“新三馆”开放运营。

  2.着力重塑乡村文化价值 描绘乡村文化振兴新图景

  推进“百千万工程”,重点在推动乡村振兴,核心在于重塑乡村文化价值。

  今年要稳步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符合条件的乡村打造旅游景区;建设一批“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全的汽车文旅小镇;鼓励省旅控集团、岭南集团、长隆集团等龙头企业到农村战略投资。

  要创新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修订《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实施乡村文化更新计划,推动市、县文化馆、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新空间资源整合、互联互通;推动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利用一定比例面积和时段实行社会化运营;上线“文化广东”APP,扩大文化惠民服务半径;创新举办“四季村晚”“广场舞大会”等品牌活动。

  要深度挖掘文物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每年实施40处以上乡村文物保护工程,创新推动古建筑活化利用,打造集科研、教育、游憩于一体的乡村文化空间。

  3.着力提高精品创作成功率 推动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改革创新

  今年,广东要强化文艺精品创作论证,建强省剧目策划中心。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计划、新时代主题美术创作工程、广东音乐新经典工程,打磨和推出舞剧《人在花间住》、粤剧《女儿香》、话剧《金墟》、音乐剧《雄狮少年》等一批大型舞台作品,扶持创作10—12部基层文艺精品。

  积极推动打造演艺集聚区,制定出台《新型演艺空间发展指导意见》,多元推动建设一批新型演艺空间。同时加强优秀作品巡演展演,开展不少于1000场专业文艺院团进景区演出活动。

  4.着力扩大高品质文化和旅游供给 激发文旅发展新活力

  今年广东省旅游业发展目标是接待游客突破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努力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大力度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已经发布了2024年十大促文旅消费举措,部署全年推出超100场岭南特色节事活动、200万张折扣机票、200万张景区度假区减免门票、2万间优惠客房、1.5亿辆次自驾车进乡村进景区等系列惠民措施。

  各地要结合实际,联动金融机构、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还要更大力度抓实重点文旅项目。今年纳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的全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共37个,全年计划投资89.26亿元。

  推进建设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更多高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加强建设广州、深圳2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打造岭南文化“出海”高质量平台;持续办好品牌展会活动。

  同时,要更大力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办好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等品牌活动;打造更多“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创新擦亮“活力广东·时尚湾区”宣传推广品牌;编辑出版粤游四色宣传推介丛书;推动一批精品力作破圈出海;积极用好各类入境免签便利化措施,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来粤、来大湾区旅游。

  5.拓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新途径

  大力推进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老祖宗的“传家宝”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2024年,广东要全面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特别是对1911年以前的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要调集专业力量进行全覆盖普查,系统挖掘整理广东历史人文资源。

  同时要扎实推进早期岭南探源,加强云浮郁南磨刀山遗址、清远英德青塘遗址、英德岩山寨遗址等重点考古项目调查和发掘,推进建设笔架山潮州窑遗址、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及大洲湾遗址、英德青塘遗址、郁南磨刀山遗址等考古遗址公园,努力推动重要考古课题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还要做大做强水下考古,推动大湾区水下考古国际合作中心建设,建设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站;加快推进“南澳二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重点调查;深入实施“南海Ⅰ号”沉船总体保护方案,着力打造世界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品牌。

  此外,还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推动建立县级以上革命遗址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认定首批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名录;推动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广东抗日根据地、长征片区、原中央苏区革命文物整体规划、连片保护、统筹展示;实施三大革命历史事件重要遗址保护利用项目,打造革命主题游径示范段。

  同时要夯实文物资源管理基础,编制实施广东省文物保护空间规划,推动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重点实施30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工程。

  要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创新推出一批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启动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推进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实施全省非遗传承人群“种子计划”,举办粤港澳非遗联展等重点活动。

  6.创新推动旅游产品迭代升级

  要着眼广东特色旅游资源禀赋,立破并举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努力构建多主体多要素融合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加强全省旅游资源规划,推动构建“一区、两带、四圈”文旅发展新格局,统筹推出一批各具特色、宜赏宜游、品牌响亮的精品线路和高质量旅游产品。

  创新推动水系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出台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全省游艇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水系旅游发展相关政策文件,推出一批水系旅游特色线路和产品。

  7.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各地各单位要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严把内容关、准入关,确保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强化监管执法,规范市场秩序;深化安全生产监管,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 上一篇: 《中国文化报(数字报)》:全国政协委员...
> 下一篇: e线图情: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获1000万美元...
.中新天津生态城图书档案馆©版权所有 2017
Copyright © 2017 China-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Library and Archiv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