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书目  
  • 馆藏书目
  • 电子资源
  • 公开档案
  • 站内搜索
登录
Library Collections
  • Library Collections
  • Electronic Resources
  • Public Archives
  • Site Search
Login
首页 最新资讯 阅读推广 电子资源 档案服务 在线展示 相关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公开档案查询 档案利用 政策法规 下载专区 查档预约
通知公告 新闻报道 行业动态 媒体报道 活动日历 年度报告
新书推荐 专题推荐 月度书单 借阅排行 图书荐购 智享U阅
政府信息公开 公开档案查询 档案利用 政策法规 下载专区 查档预约
馆藏介绍 政府信息公开 城建档案业务系统 公开档案查询 查档预约 政策法规 下载专区 满意度调查
3D展厅 直播交流 图片展览 视频展览 编研成果
关于我们 开放时间 办证须知 借阅规则 区域分布 读者捐书 志愿者服务 参考咨询 交通指南 联系我们 公众留言
Home Latest Information Reading Promotion Electronic Resources Archive Services Online Display Related Service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ublicity Public Archives Searching Utilization of Archive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Downloads Appointments for Documents Inquiry
Notifications News Reports Industry Dynamics Media Reports Events Calendar
New Arrivals Special Recommendation Monthly Book List Loan Ranking Recommendation for Library Collection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ublic Archives Search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Downloads Appointments for Documents Inquir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Business System Public Archives Searching Appointments for Documents Inquiry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Downloads
3D Showroom Live Communication Photo Display Video Display
About Us Opening Hours Reader's Cards Borrowing Rules Area Distribution Book Donation Volunteer Services Reference Locations Contact Us Messsage
首页 最新资讯 行业动态
Home Latest Information Industry Dynamics

《人民日报》:古籍的数字化“旅程”
         2023-01-27

  浏览“江苏省珍贵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如同漫步在历史长卷中。《投笔集一卷》《憺园文集三十六卷》等文集有序排列在电子书架上,点开一看,古朴厚重的线装书一页一页、图文并茂地呈现在眼前。

  近日,南京图书馆“清人文集数据库”上线。作为“江苏省珍贵古籍全文影像数据库”项目第一期成果,该平台目前共收录清人文集400部,以全本彩色扫描的方式制作成13万余幅高像素数字图像,并带有检索功能,在全网发布。

  “南京图书馆馆藏的清刻本有7万多册,其中不少是清人文集。”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陈立说,本次南京图书馆发布的数据库,便是结合馆藏优势,以图像数据库形式,集中公布了一批具有相同主题的珍贵文献。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有许多“罕见”文献,甚至有些还是仅存“孤本”。陈立介绍,例如嘉庆时期刻本吴俊《荣性堂诗集》、潘奕隽《三松堂集》等,都是存世较少的清人文集。

  这些古籍是怎样从图书馆库房被“搬”到网络平台的呢?

  陈立介绍,古籍数字化过程分为两步。首先,要将古籍进行扫描。古籍扫描使用专用非接触式扫描仪,通过高像素照相机,尽量不按压古籍页面进行拍照;采用的光源是防紫外线的LED灯冷光源,图片颜色不能失真,要用色卡比对。

  扫描完成后,就要对这些原汁原味的图像做数据化处理,做至少深入到第二层级的标引,方便使用者按子目检阅相关内容。记者看到,每种文献的序和跋都进行了单独标引,通过检索可以单独搜索出来。“古籍的序和跋中不乏名家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和研究价值,如《莫愁湖风雅集》中就有姚鼐作的序。”陈立介绍。

  平台的开发建设也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完整、全面地给古籍“搬家”,还要方便、快捷地帮助使用者找到相应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给后续发布的方志、家谱等多种类型的古籍文献“搬家”预留接口。

  古籍数字化的最大挑战,一是专业知识,二是技术。“从事这项工作,需要懂历史学、文献学、目录学等的复合型人才,还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陈立坦言,南京图书馆对古籍文献进行扫描的工作从15年前就开始了,数字标引小组也在4年前启动。正因为有这些基础准备,“清人文集数据库”才能在近期与读者见面。

  不过,古籍数字化到这一步还没有结束。陈立介绍,古籍数字化的2.0版,将为古籍爱好者梳理浩如烟海的文字背后的知识逻辑顺序,制作专题知识图谱型数据库,甚至可将部分书中内容制作成“数字文创”,让曾经束之高阁的古籍更好走进千家万户。

< 上一篇: e线图情:e线图情2022年度10大国际动态
> 下一篇: 《广州日报》:佛山市图书馆智能立体书库...
.中新天津生态城图书档案馆©版权所有 2017
Copyright © 2017 China-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Library and Archiv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