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书目  
  • 馆藏书目
  • 电子资源
  • 公开档案
  • 站内搜索
登录
Library Collections
  • Library Collections
  • Electronic Resources
  • Public Archives
  • Site Search
Login
首页 最新资讯 阅读推广 电子资源 档案服务 在线展示 相关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公开档案查询 档案利用 政策法规 下载专区 查档预约
通知公告 新闻报道 行业动态 媒体报道 活动日历 年度报告
新书推荐 专题推荐 月度书单 借阅排行 图书荐购 智享U阅
政府信息公开 公开档案查询 档案利用 政策法规 下载专区 查档预约
馆藏介绍 政府信息公开 城建档案业务系统 公开档案查询 查档预约 政策法规 下载专区 满意度调查
3D展厅 直播交流 图片展览 视频展览 编研成果
关于我们 开放时间 办证须知 借阅规则 区域分布 读者捐书 志愿者服务 参考咨询 交通指南 联系我们 公众留言
Home Latest Information Reading Promotion Electronic Resources Archive Services Online Display Related Service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ublicity Public Archives Searching Utilization of Archive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Downloads Appointments for Documents Inquiry
Notifications News Reports Industry Dynamics Media Reports Events Calendar
New Arrivals Special Recommendation Monthly Book List Loan Ranking Recommendation for Library Collection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ublic Archives Search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Downloads Appointments for Documents Inquir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Business System Public Archives Searching Appointments for Documents Inquiry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Downloads
3D Showroom Live Communication Photo Display Video Display
About Us Opening Hours Reader's Cards Borrowing Rules Area Distribution Book Donation Volunteer Services Reference Locations Contact Us Messsage
首页 最新资讯 行业动态
Home Latest Information Industry Dynamics

《南方日报(全国版)(数字报)》:岭南古籍“重生记”
         2022-06-24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近年来,以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为龙头,全省各地基层图书馆先后加入古籍修复行列,一张辐射全省的古籍普查、修复、整理出版的“大网”业已编织,散落各地乃至海内外的典籍迎来“重生”。

  8万余部普查登记摸清岭南古籍家底

  始建于1912年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下称“省馆”),其旧馆是曾经闻名全国的广雅书局所在地。近代以来,包括学海堂、广东书局、广雅书局等刻印的图书以及其他古籍文献,一度就保存在馆内的藏书楼。它们历经上百年战乱辗转、岁月洗礼,默默传承接续岭南文脉。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拉开帷幕,首次对全国古籍展开全面普查。至2020年底,省馆共组织全省40多家古籍收藏单位、完成8万余部古籍的普查登记任务,众多古籍从此有了“身份证”。其中,共有342部古籍入选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864部古籍入选《广东省珍贵古籍名录》,“国宝级”书册典籍得到妥善保护。通过这次“摸底”,一批残损严重、急需抢救性修复的“国家级”珍贵古籍浮出水面,得以“重获新生”。

  接下来,省馆将以每一个古籍收藏机构为独立单位,在原有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增加分类、行款等着录项目,丰富书目内容,分期分批编印《广东省古籍总目·分馆卷》,最后将汇总形成《中华古籍总目·广东卷》,建立起着录规范、分类合理、数据准确、内容丰富的广东全省古籍“户口簿”。

  “古籍保护网”辐射全省地方修典迎热潮

  近年来,省馆牵头启动“广东省基层图书馆古籍修复能力提升计划”和“广东省基层图书馆古籍库房和阅览空间提升计划”,在全省基层建立了21家专业古籍修复室,更新改造14家基层图书馆古籍库房和阅览室,省内各基层文献保护单位修复人员共接受培训300余人次。一张辐射全省的古籍普查、修复、整理出版的“古籍保护网络”编织成形,散落南粤大地的珍稀古籍重现于世人眼前。

  与原生性保护的古籍修复同步,作为再生性保护的整理出版成果迭出。近年来,广东地方历史文献的整理出版声势浩大,亮点频现。广东省馆与各地机构合作,策划实施“广东省古籍地方文献整理出版计划”,先后编辑出版《中山文献》《东莞历史文献丛书》《茂名历史文献丛书》《韶关历史文献丛书》等多种大型古籍地方文献丛书,皆为当地史上规模最大的地方历史文献汇编出版。

  “大型地方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已然成为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甚至成为体现区域文化发展的‘标配’。”倪俊明表示,将继续推动全省各地,以区域文献和专题文献为中心,参照《广州大典》的模式,将南粤各地古旧地方文献进行整理出版,汇聚成广东历史文献大系。

  海外珍贵文献“回家”编纂湾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

  广东作为华人华侨来源地大省,有大量地方文献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海外。随着国家海外古籍回归工程的推进,一批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珍稀岭南文献得以影印“回家”,成为广东古籍保护工作的新成果。

  例如,2020年,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澳门基金会、葡萄牙外交部档案馆合作整理的《民国葡萄牙驻广州总领事馆档案》(外文部分)共132册正式出版,标志着历时11载的大型海外珍稀档案文献整理出版项目“清末民国《葡萄牙驻广州总领事馆档案》”圆满完成,既为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献礼,也为中葡文化合作添硕果。

  下一步,省馆将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图书馆,组织编纂《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进一步加强粤港澳三地古籍地方文献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宣传推广,在大湾区古籍修复保护、活化利用的过程中,牵系三地人民共同的情感和精神血脉。

< 上一篇: 《光明日报(数字报)》:当图书走进直播间
> 下一篇: 《真晨报》:台湾省台中市行动图书车服务...
.中新天津生态城图书档案馆©版权所有 2017
Copyright © 2017 China-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Library and Archiv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