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书目  
  • 馆藏书目
  • 电子资源
  • 公开档案
  • 站内搜索
登录
Library Collections
  • Library Collections
  • Electronic Resources
  • Public Archives
  • Site Search
Login
首页 最新资讯 阅读推广 电子资源 档案服务 在线展示 相关服务
政府信息公开 公开档案查询 档案利用 政策法规 下载专区 查档预约
通知公告 新闻报道 行业动态 媒体报道 活动日历 年度报告
新书推荐 专题推荐 月度书单 借阅排行 图书荐购 智享U阅
政府信息公开 公开档案查询 档案利用 政策法规 下载专区 查档预约
馆藏介绍 政府信息公开 城建档案业务系统 公开档案查询 查档预约 政策法规 下载专区 满意度调查
3D展厅 直播交流 图片展览 视频展览 编研成果
关于我们 开放时间 办证须知 借阅规则 区域分布 读者捐书 志愿者服务 参考咨询 交通指南 联系我们 公众留言
Home Latest Information Reading Promotion Electronic Resources Archive Services Online Display Related Service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ublicity Public Archives Searching Utilization of Archive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Downloads Appointments for Documents Inquiry
Notifications News Reports Industry Dynamics Media Reports Events Calendar
New Arrivals Special Recommendation Monthly Book List Loan Ranking Recommendation for Library Collection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ublic Archives Search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Downloads Appointments for Documents Inquir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Business System Public Archives Searching Appointments for Documents Inquiry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Downloads
3D Showroom Live Communication Photo Display Video Display
About Us Opening Hours Reader's Cards Borrowing Rules Area Distribution Book Donation Volunteer Services Reference Locations Contact Us Messsage
首页 最新资讯 行业动态
Home Latest Information Industry Dynamics

《信报财经新闻》:香港疫战中图书馆学扮演的角色
         2022-03-28

    这场持续逾两年的疫情,为香港带来无可估量的冲击,每一个专业亦应该在抗疫中多尽一分力,在疫后也要多推动公共卫生发展。图书馆学,在广义来讲,是资讯科学的范畴之一,而市民有否接收准确资讯能力,正是抗疫战成败的关键。这次笔者就想讨论“资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

  先谈现况,在整场抗疫战中,香港公共图书馆业界处于比较被动状态,因为社交距离措施的关系,空间和设施未能使用,传统服务提供受阻:“因应疫情最新情况,政府已宣布进一步收紧社交距离措施,并准备将有关措施维持至4月20日。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会继续暂停开放辖下公共图书馆及附设的学生自修室,以及各流动图书馆的安排。”当然3月以来,公众活动也寥寥可数,例如少数的获奖作品展览、书籍巡回展览等。

  大学图书馆资源更集中,专业网络更强,回应疫情的能力会快一点,例如中大图书馆很快就把活动转为网上,而且五花八门,由文学史到生命科学到中国传统艺术,当中加入Google艺术与文化网上平台,与公众分享图书馆珍贵的藏品是非常创新的尝试。开放时间虽然受阻,但是学者和学生更常用的网上书籍和文献服务没有受限。当然,我们也相信负责电子化、特别馆藏、版权查询、采购书籍的同业们都一直坚守幕后岗位,维持图书馆运作。

  可是,图书馆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保存的重要机关,还是可以做得更多更广。在近20年,图书馆学的其中一个关键字是“资讯素养”,即是“能够有效地选择、寻找及评估传统或网上资源的能力”。2020年底,英国疫情高峰时期,英国国会图书馆就讲到,公共卫生资讯是国家能否对抗新冠病毒的关键,但英国有大约61%成年人无法清晰明白健康资讯,包括文字和数据的演绎。而香港至今还未有相关研究。

  同年,英国国民保健署图书馆(NHS Library)的代表也在英国图书馆与资讯学会(CILIP)呼吁,业界要作出行动,提高人们资讯素养,并分享新冠病毒的正确资讯。该代表提出了四个行动方向:一是提高大众对健康资讯素养的认识、二是改善沟通技巧、三是提高大众对健康资讯议题和资源的关注度,以及四是把人们引导向高质素的资讯。而代表提到的具体工具包括基本的健康资讯包、网上学习课程,甚至地理数据库(Geodata)。

  其实在现有框架之中,大学图书馆已经可以做得更完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伯明翰大学等香港人熟悉的学府,辖下的图书馆都有制作新冠病毒专题的“图书馆学科指南”(LibGuides)。以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为例,其指南用一页就整理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加州各级政府的官方资讯。另外,还有新闻资讯库、每日确实数据、互动地图资源等,不单便利了学者,也令一般市民受惠。

  另一个现有框架下,无论公共抑或大学图书馆都可以做到的事是,举行更多与公共卫生相关活动。其中一个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活动由英国牛津大学知名的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ies)主办,是关于英国封城期间的爱与友谊,图书馆找来了一位资深的戏剧治疗师主讲,整个过程十分治愈。而确实,抗疫战除了有赖医学和流行病学家冲锋陷阵,亦要心理学家、艺术家、人文学者协助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灵健康问题。而图书馆正应该是推动跨学科合作的关键平台。

  艰难时期更需知识。过去两年,很多图书馆学家发表了有趣的研究,探讨图书馆如何可以继续扮演知识生产及传播的角色,当中探讨的例子由欧美、中国,以至伊朗、尼日利亚都有,触及的议题包括支援遥距学习、空间及馆藏使用、资源电子化、对抗假资讯等等议题,在此不能一一细数。

  但总括而言:新冠疫情为香港,为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这个艰难时期,人类更加需要新知识,图书馆的角色就应该向前进,而不是向后退。

  当然,图书馆可以前进多少,是资源问题。专家讲座可能要酬金,电子化即使是外判也需要费用,资讯宣传也需要资源,长远来讲数码团队也可能要增加人手。至于资源有多少,就要视乎政府、大学管理层、慈善家们的取态,以及社会对资讯素养的意识。香港人很能干,大学图书馆界亦很国际化,香港的大学图书馆是有能力做到博德利图书馆水平,需要的是大家大力推一把。新冠肺炎,有先进的图书馆体系,有一班知识素养高的市民,对于疫后香港重建,对于未来灾难应对能力,都将会大有帮助。

< 上一篇: 上海图书馆:创新服务 读者至上——疫情...
> 下一篇: 《中国时报》:台湾桃园市立图书馆下半年...
.中新天津生态城图书档案馆©版权所有 2017
Copyright © 2017 China-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Library and Archives. All Rights Reserved.